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并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对在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干警,我感觉有必要重温历史,学党史。不仅要知党史,更重要的是从中继承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朴素情怀和优秀品质,这些是我们的传家宝,必须懂,不能忘。
最近,有空翻看了一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走近领袖世界》。与以往介绍领袖题材的书不同,这本书主要是通过100多位知情者和亲历者的深情讲述,以大量首度披露的珍贵史料,表现了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风范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全书从“信念、求知、调研、胸怀、律己、关怀”六个部分,以口述者的回忆重温领袖风采。其中“调研”一篇,读完之后感触颇深。调查研究,对一名工作在研究室的干警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然而熟悉未必明白,调研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调研才能有所获,它的正确方法又是什么?我本人对此一知半解。这本书通过亲历者口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的调研工作细节,为我们展现了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调查研究,强调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这样的调研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1933年在福建上杭所作的着名的《才溪乡调查》,是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的典范。我想这种调研的方法,正是我们工作中需要重视和学习的东西,也契合了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什么时候都管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读完后,我对调研工作的体会是四个字:“转、听、解、集”。
“转”,就是转思想,培植群众观念,把思想和工作真正转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扎根到群众中去。书中回忆,毛泽东同志要求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机关的干部要到农村当社员,到车间当工人,到连队当兵,直接参加体力劳动,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要以老一辈领袖为榜样,向他们学习,“照照镜、正衣冠”,改正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树立群众观念,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真正服务群众的行动。
“听”,就是听民声,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民意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基础。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到基层进行调研的重要性,他认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象的东西,一定是脱离实际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在毛泽东看来,调查研究可以有两种方法: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他提倡下马观花,即深入基层、长期蹲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何能在调研中听到群众的真话呢?重要的是和群众做朋友,让他们逐渐了解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对于检察工作来说,不管是信访窗口接待群众,还是调研,都要力戒形式主义、衙门作风、官僚主义,都要体现感情的“真”,还要具备沟通的能力,掌握基层所需,能够换位思考,能够把冷冰冰的法律规定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执法的人文关怀,这也是我们执法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解”,就是解民忧,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人民群众,重点也应该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透彻: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今天,这样的道理也同样适用。现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民生、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些事情都是与大众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也是事关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我们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就要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工作。围绕保护民生,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监督,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维护百姓的餐桌安全,我们把这些事情办好了,就是解民忧、护民利,就是树立执法公信力,也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集”,就是集民智,把调研的过程变成吸取民智的过程。我们所提倡的“调查研究”与西方实证主义的“调查研究”不同,因为人民群众不仅仅是被观察对象,也是调查的积极参与者。“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向人民群众学习,不仅要有正确的观点,还必须展现出正确的态度。“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必须克服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放下身子,尊重群众,尊重基层,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做到不仅把事情办成,更能把事情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