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日期
        检察概况
        宝坻区人民检察院领导简介
        组织结构
        干警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建设
        廉史镜鉴:文臣不爱钱 武臣不惜死
        时间:2022-04-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这是岳飞的名言,出自《宋史·岳飞传》: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当时的语境是,宋高宗准备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立马辞谢,理由是敌人没有剿灭,哪有心情顾家室。宋高宗询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做出上述回答。

          岳飞此言颇富洞见。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文官不会因为贪污受贿而做出违法乱纪、有害民生之事,武官在打仗的时候不会因为怕死而投降、溃败,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政治自然清明,天下自然太平。而反观中国古代王朝无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朝堂百官丧失理想,尸位素餐,滋生腐朽,是重要的原因。

          岳飞毕竟是民族英雄,能说到,更能做到。他二十岁从军,一生戎马倥偬,始终战斗在抗金最前线。作为武将,他“不惜死”,身先士卒,治军有方。岳家军威名远扬,就连金人也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晚唐五代军阀割据、武人专横,宋初由此确立崇文抑武的国策,朝廷忌惮武将权势过大,想方设法予以节制,而对其是否清廉则要求不严。那个年代,很多将领贪财好利,“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岳飞却洁身自好,他爱兵如子弟,爱民如父母,不蓄姬妾,不营私财,“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岳飞不爱钱,廉洁自律,同时严格要求部属遵纪守法,不得掠取他人财物。士兵若敢拿百姓一缕麻,哪怕是用来捆绑草料,也要给予处罚。

          岳家军无论走到哪里,对百姓秋毫无犯。士兵夜间行军宿营,即使百姓自愿开门接纳,也不敢擅自进入;哪怕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军纪严明,并不意味着苛刻。实际上,岳飞非常关爱部属。士兵受伤或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部将远征,岳飞派家眷去慰问他们的家属;将士战死,岳飞养育其遗孤。

          不义之财,不可取。收取不义之财,往往损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战国末年,齐国宰相后胜爱钱贪财,秦人投其所好,多次派间谍贿以重金。后胜及其宾客被秦国收买,他们沆瀣一气,劝说齐王与秦国交好。当韩、赵、魏、楚、燕等国遭受秦军攻击时,他们劝齐王不要出兵援助,致使诸国被各个击破。齐国不修战备,军心懈怠,最终被秦军不费吹灰之力而吞并。齐国灭亡了,后胜成为阶下囚,不久即被秦将王贲奉命斩首,贪财卖国没有好下场。

          “不惜死”,在岳飞的语境里是一种武德,表明武官(军人)应视守护国家为神圣使命,为此不惜英勇献身。岳飞一生忠君报国,浩然正气千古流传。勇敢,不惜死,是军人的宝贵品质。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要具备“不惜死”的英雄气概,要有为理想献身、不惜一切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方显英雄本色。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如黄钟大吕之声,千年回响,警世难忘。(陈良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日报
        人民日报                     天津长安网
        天津日报                     中国网
        版权所有: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天津市宝坻区潮阳大道
        电话:022-29243154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微博logo 微信logo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