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我院第五检察部能动履职,成功办理两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针对政府信息公开中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该两起案件分别是我院干警通过下基层调研和网络线索排查中发现,一起案件系某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示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明细表》《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表》泄露了114名残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另一起案件线索系干警在浏览政府官方网站时发现,网站中某街道办事处公开的《农村低保发钱明细》泄露了392名农村居民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我院对上述案件线索开展公益诉讼立案调查,通过拍照取证、网站截图固定证据,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检索相关规定,掌握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流程及规范。最终认定上述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未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对个人隐私信息采取隐匿化处理,违反了非必要不公开原则,泄露的个人信息也易被不法分子直接利用从事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案件情况,我院向两家行政主管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全面梳理公开的政府信息,加大审查力度,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内容的政府信息及时整改。收到检察建议后,被建议单位高度重视,及时将相关信息从公示栏、政府网站上撤回。此外,还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业务培训,提升依法行政意识。
今后第五检察部将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检察能动性,有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