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文化>>廉政文苑
        【品典】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时间:2021-12-3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品典】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原典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释义

           孔子这两段话都说明了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在《论语·颜渊》中,鲁国大夫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认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对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概括。

           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在评价西汉“飞将军”李广时,引用了孔子这句话:“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对“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佳诠释。

         

          解读

           习近平同志一向倡导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这作为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推行八项规定,抓好作风建设,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因而能上行下效,清风劲吹。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清廉,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引用先秦时期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领导干部有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但看领导干部怎么说,更看他们怎么做。要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人格魅力。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摘自《习近平用典》)

         

        版权所有: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